酿酒葡萄的传说,酿酒葡萄的传说故事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酿酒葡萄的传说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酿酒葡萄的传说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国葡萄蒸馏酒的起源?
我国葡萄酒酿造业的开始至今已有2000年。据《太平调览》记载,汉武帝时期,“离宫别观傍尽种蒲萄”,可见汉武帝对此事的重视,并且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。
我国葡萄酒酿造工艺在唐朝有了新的发展,出现了蒸馏酒。据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,魏文帝所说的葡萄酒是酿制而成的,而唐太宗破高昌国所得的葡萄酒法,则是要发酵后,“取人甑蒸之,以器承其滴露,”这实际上是当今西方称之为“白兰地“(Brandy)的葡萄蒸馏酒。
《太平御览》中说唐太宗参与酿制的葡萄酒“为凡有八色、芳辛酷烈”,显然是指蒸馏酒的风味。与李时珍所说互相印证。
所以,我国在唐初就有了葡萄蒸馏酒——白兰地,并被接受和喜爱,也就是说,我国生产、饮用蒸馏葡萄酒已有一千多年了。
可信的说法是起源于元朝。
旧史的记载均以元代为起点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烧酒非古法也,自元时创始,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(蒸锅),蒸令气上,用器承滴露。”
清代檀萃的《滇海虞衡志》中说:“盖烧酒名酒露,元初传入中国,中国人无处不饮乎烧酒”。
元朝时期,蒙古人远征中亚、西亚和欧洲,使得西方的蒸馏酒法传入中土。而后,酿酒者发又把欧洲人本来是蒸葡萄酒的器物,变成了蒸谷物酒。获得蒸馏酒法的元人,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挥发性的特点,把最易挥发的酒精蒸馏出来,获得了最高浓度约70%的蒸馏酒。
当然,不管是自己的发明还是外国的传入,蒸馏酒最迟应该起源于元代,最早呢?暂无定论,可能是东汉。如果是东汉,则比西方早几百年。这是毫无争议的。
西拉子的来历?
西拉子译为Shiraz,又叫穗乐仙、西拉,“Shiraz”是一个古老的酿酒葡萄品种,关于它的起源,充满一些神秘色彩。Shiraz果穗中等大,平均重275克,圆锥形,有副穗。果粒着生较紧密,平均粒重2.5克,圆形,紫黑色,果皮中等厚,味酸甜,肉软汁多,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.6%,含酸量0.7%;抗病力较强或强。穗乐仙是酿制干红葡萄酒的良种。
西拉子原产于法国的罗讷河谷地区,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品种之一,在法国、澳大利亚、美国、智利和阿根廷等国家均有种植。西拉子葡萄果实呈深蓝色,单宁含量高,适宜酿造红葡萄酒。西拉子红葡萄酒通常具有浓郁的黑色水果、香料和巧克力风味,口感饱满,单宁强劲,陈年潜力较长。
葡萄名称的沿革?
葡萄,我国古代曾叫“蒲陶”、 “蒲萄”、“蒲姚”,“葡桃”等.关于葡萄两个字的来历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写道:“葡萄,《汉书》作蒲桃,可造酒,人饮之,则然而醉,故有是名。“葡”是聚饮的意思,“萄”是大醉的样子。按李时珍的说法,葡萄之所以称为葡萄,是因为这种水果酿成的酒能使人饮后 然而醉,故借“葡”与“萄”两字,叫做葡萄。
葡萄的名称沿革可以追溯到古代。根据考古发现,葡萄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欧洲和西亚地区。在古代,葡萄被广泛用于酿造葡萄酒,因此葡萄一词逐渐演变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词汇。
为什么葡萄加糖就变成了葡萄酒?
葡萄酒发酵是一种微氧反应,需要一点点氧气。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在发酵中期,如是是接种酿酒酵母的,一般是第5~7天打开一次,搅拌一下,自然带入氧气就可以了。最好的办法是设个水封,可以自由排出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,而不会过多氧气进入导致过度氧化,而影响酒的品质。
普通食用葡萄果肉的糖分含量一般较低,所酿的葡萄酒酒精含量也较低,不可能与酿酒葡萄品种相提并论,但是可以通过加糖的方法来提高葡萄汁的糖分含量,终提高葡萄酒的酒精含量。加糖时一般都会***用白砂糖,也可以加入冰糖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酿酒葡萄的传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酿酒葡萄的传说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lsdw.com/post/14280.html